中国专利:一种油田井下用高压玻璃钢管接头

一、技术背景与发展需求

玻璃钢管道在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中的应用始于上世纪50年代,尤其在高压环境中展现出显著优势。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,最早引入纤维缠绕玻璃钢高压管技术并逐步推广。然而,我国油田长期依赖传统钢制管道,由于腐蚀性流体的侵蚀,这些管道的使用寿命仅为3~5年。相比之下,玻璃钢管道凭借耐腐蚀性、较长的使用寿命(15~20年)以及优越的力学性能,成为油田井下管道的理想替代选择。

尽管如此,高压玻璃钢管技术在当前的应用中仍存在诸多技术瓶颈,尤其是玻璃钢与金属接头的界面粘接问题、内外压力的不稳定性、外径与套管配合的严格要求以及复杂的成型工艺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油田井下用高压玻璃钢管接头。

二、发明的技术特点

本发明的目标是设计一种高性能、耐腐蚀、结构简单的高压玻璃钢管接头,能够满足深井(2000~7000m)的抽油和注水要求。该接头具有以下特点:

  1. 优越的承压性能:能够同时承受35MPa的内压和15MPa的外压。
  2. 抗拉强度高:轴向拉伸强度达600~1000KN。
  3. 耐高温性能:适用于100℃环境。
  4. 耐腐蚀性强:适合含硫化氢、二氧化碳等腐蚀性介质的工况。

三、技术方案与结构设计

该接头的核心结构包括以下部分:

  1. 玻璃钢中间体:由内衬层、内防渗层、外防渗层和结构层构成,确保管体的整体强度、密封性能及抗渗性。
  2. 玻璃钢接头:位于管道两端,与玻璃钢中间体连接,保证密封性能。
  3. 嵌入式金属接头:钢管嵌入玻璃钢接头部分,并设计有连接凸起,增加了与玻璃钢之间的粘接强度和结构稳定性。

具体设计解决了以下关键问题:

  1. 玻璃钢与金属接头的界面粘接问题:采用销钉型嵌入式金属接头设计,通过内衬材料的高延伸率特性缓解变形差异,提高界面粘接强度。
  2. 内外压不稳定:设计了高强度、高密封性能的内衬材料,以防止因压力波动引起的管体渗漏。
  3. 结构刚度与抗失稳性:通过优化刚度系数,确保在高压和高温条件下的稳定性。
  4. 成型工艺改进:采用连续缠绕技术,实现玻璃钢管体和钢质接头的一体化成型,提升整体可靠性。

四、实现方式

在具体实施中,该接头的生产采用以下工艺步骤:

  1. 选材:优选高强度环氧树脂、纤维增强材料及高延展性的内衬材料。
  2. 缠绕工艺: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,优化接头落纱位置和缠绕角度,以实现结构的连续性和一致性。
  3. 钢质接头嵌入:通过模具压制和热固化工艺,将嵌入式金属接头与玻璃钢管体连接,确保界面性能。
  4. 压力测试:成品需通过静水压测试和疲劳循环测试,验证其承压能力和耐久性。

五、性能优势及应用前景

与传统技术相比,该高压玻璃钢管接头在多个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:

  1. 性能全面优化:其强度、刚度、耐压、耐温等性能均满足深井工况需求,适用于抽油、注水、绝缘等多种用途。
  2. 使用寿命延长:耐腐蚀性能提升显著,使用寿命较钢管延长4~5倍,降低了更换频率和运营成本。
  3. 易于装井:优化的外径设计使其更适合套管内部空间,有效提升了安装效率。

六、发展潜力

本发明的玻璃钢管接头技术为油田深井开采提供了一种可靠、经济的解决方案。未来,在材料科学和制造技术进一步进步的背景下,可进一步提升接头的抗冲击能力、智能检测功能和适用温度范围。这项技术也可推广至天然气输送、地热井和化工管道领域,助力节能减排和绿色生产目标的实现。

七、结语

通过创新设计和工艺优化,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玻璃钢管接头在高压、复杂环境中的应用难题,为玻璃钢井下油管在深井中的可靠使用奠定了坚实基础。随着该技术的推广,未来油田管道的安全性、经济性将得到显著提升。

引用文章:https://patents.google.com/patent/CN202157754U/zh